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  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时尚 >沈家岭上忆荣光 正文

沈家岭上忆荣光

来源:烽宇资讯网编辑:时尚时间:2024-03-19 13:07:27

原标题:沈家岭上忆荣光

沈家岭,岭上位于兰州城西南十余里,忆荣周边居住着数百户人家。岭上都市之最强修仙走进沈家岭村,忆荣只见雪白的岭上文化墙贯穿街道两侧,传统民俗文化故事和兰州战役的忆荣战斗画面构成墙面的主体。晨曦载曜,岭上或是忆荣夕阳堆霞,农家屋顶上袅袅升起一缕缕炊烟,岭上透出山里人家特有的忆荣宁静与祥和。

正是岭上这个看似普通的山区村庄,当年曾见证了我军解放大西北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忆荣战斗最激烈的岭上都市之最强修仙一次大兵团城市攻坚战。

1949年8月20日,忆荣我第一野战军唱着《向西北》开赴兰州城下,岭上准备展开西北地区的最后一场战役。

解放兰州,必须要先取沈家岭。沈家岭由南北两块高地组成,整体外观形似葫芦,高地中间是马鞍形凹陷。山上国民党军修筑的国防工事,如蛛网蛇窟,遍及整个山体。山岭外斜面多断崖峭壁,壕沟纵横,易守难攻。沈家岭不但扼守公路要道,同时也是几座高地中离黄河铁桥最近的主阵地,一向被人们称为“兰州锁钥”。我军夺下沈家岭,就等于打开了解放兰州的大门,才能控制黄河铁桥,截断敌军唯一西逃退路。

如今,沈家岭村口的文化广场上,陈列着几门大炮。昔日炮火的怒吼声已沉寂多年,但炮身上那斑驳的痕迹仍旧清晰可辨。炮管上系着的红色丝带随风摆动,似乎在诉说着当初战斗的壮烈。村里很早就建起了一座沈家岭战场纪念馆。馆内陈列着革命前辈们遗留下来的物品:行军水壶、手榴弹、军号……我对照手中的团史汇编,一一去辨认,去寻找那段风云激荡、波澜壮阔的历史回响。

穿过沈家岭村,走到村北的观景台,便可将整个战场遗址尽收眼底。“那时敌人为阻止咱们的军队进攻,设置了三道战壕。这里就是第一道战壕……”村里的老人李厚功向我们介绍道。当年只有12岁的他,是这场战斗的亲眼见证者。

1949年8月25日拂晓,沈家岭西侧上空升起了火光,枪炮声与呐喊声交织在一起。浓烟滚滚,漫山火海,攻防战斗极为惨烈。我第一野战军第4军第11师31团担负沈家岭主攻任务,32团、33团分别从左、右两翼助攻,与敌人进行了反复拉锯式的争夺和近距离肉搏战。25日下午1时许,我第10师30团接到支援命令后,政委李锡贵亲率3营打头阵,像一把尖刀直插敌纵深阵地。随后,敌我双方又鏖战了整整14个小时,我军才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沈家岭的主峰。

桦林松柏掩忠骨,黄河涌泪祭英灵。战斗中,30团政委李锡贵、先锋营3营营长路保安壮烈牺牲,伤亡的战士有3000多人。战后统计,在兰州战役中负伤的团级干部有13人,其中8人是在沈家岭战场负伤;兰州战役中牺牲的3名团级干部,都是牺牲在沈家岭战场。

战后,彭德怀司令员将1949年9月《甘肃日报》头版上一篇关于兰州战役的报道命题为《打开兰州锁钥,四军再立战功》。在评功会上,第10师30团获得一面“长攻善守”奖旗。

我是“长攻善守英雄团”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员。当年作为新干部参加入营培训时,团里专门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《决战兰州》。战争之惨烈,英雄之无畏,让我在震撼敬仰之余备受鼓舞,心中也埋下一个念头:要上沈家岭看一看。

如今,我循着前辈的战斗足迹,走上了那三道战壕。沈家岭战场遗址上,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沟壑,依然倔强地横卧在田边。我的思绪也随之穿梭至那年硝烟弥漫的沈家岭峰顶:旌旗猎猎,炮火轰鸣,浴血冲锋的勇士前赴后继,怒吼着掷出一枚枚手榴弹,顽强地将敌人钉在阵地上,直至最后的总攻……

这两年,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沈家岭村的村民们奔向小康,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驻足村口,回望沈家岭,只见屋舍俨然,一片安宁祥和,两排太阳能路灯沿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村子深处。当年被炮火轰平的焦土之上,一茬茬新绿覆盖其上,正生机蓬勃,恣意生长。(■贾国梁)

0.3888s , 42047.5 kb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沈家岭上忆荣光,烽宇资讯网  

sitemap

Top